轉 孩子的藝術教育并非唱歌、涂鴉
時間: 2017-04-26 作者:yuanhengjia 閱讀次數: 2714文章轉自中國青少年兒童藝術網
孩子的藝術教育并非唱歌、涂鴉如今,藝術教育成為了一種時尚,而藝術教育的起點,
似乎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即便幼兒園沒有開設藝術教育課程,
父母也照樣會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樣的特長班去,
希望孩子能在這樣的課堂上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
每年幼兒園招生之際,不少幼兒園會適時推出“藝術特色”的教育服務,
令不少父母頭暈目眩、糊里糊涂給孩子報了名后,
才發(fā)現所謂的“藝術”特色也不過是每天唱唱、涂涂鴉,再沒有什么新鮮的。

錯誤概念:藝術教育等同大雜燴
對他們來講,藝術教育就是讓孩子學到課堂這外更多的東西,
除了幼兒園正常的藝術教學之外,父母還一廂情愿地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班,
什么“國畫”“小提琴”“珠心算”“滑冰”等等,
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這樣的教育中成為全才,
完全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使得藝術教育成為一個快樂的出發(fā)點,
到最后卻又成為孩子另一個沉重的負擔。

北京幼兒藝術教育研究會會長李晉瑗說,
幼兒藝術教育的范疇具體包括音樂、美術、舞蹈三類。
而且藝術教育最重要的一個前蝗就是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選擇,
這一點父母絕對不能替代孩子做主,
因為每一個孩子和成人的興趣愛好是截然不同的,
替孩子做選擇就等于失去了藝術教育的宗旨。
同時,現在的幼兒教育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是將藝術教育作為教育中的輔助內容,
如將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抽取出來,
以藝術的形式包裝,但卻忽視了幼兒欣賞、
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忽視了藝術本身的特點。

重“術”不重“道”是現在藝術教育中最常見的通病,
雖然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還是不自覺地拿彈得好不好、
畫得像不像等作為孩子藝術教育成果的衡量標準,
而忽視了孩子藝術修養(yǎng)、審美情趣的提高,
不少父母都認為藝術教育是教育的附屬品,
學好藝術可以為各類考試添加籌碼也是多數父母的心態(tài)。
藝術教育不能完全忽視技能技藝的訓練,
但是不能過分強調技能技藝,因為歸根到底,
技術是為藝術服務的。就像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樣,
孩子在合唱的時候,一味地追求唱得整齊、洪亮,但是臉上的表情卻很生硬,
這就是因為孩子在歌唱時并沒有發(fā)自內心的感到愉快,
只是當作一種機械化的模式在進行表演,自然感覺不到美感
當然臉上就表現不出發(fā)自內心的愉悅。
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要給孩子樂趣,并不是讓孩子過早地達到專業(yè)水平,
而有的父母和幼教老師想當然地認為把孩子教育得水平越高越好,
從而拿一套專業(yè)人員的標準來衡量藝術教育的成果,
而忽略了藝術教育和純粹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之間的不同。
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法固然可以更快提高孩子的藝術水平,
但這和幼兒教育階段藝術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